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贮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增大,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临床表现为不良的正能量平衡和体重增长。肥胖不仅对本人的健康有影响,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有严重影响。肥胖症属于中医“肥胖”的范畴。
【病因与病机】 肥胖多因年老体弱、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先天禀赋等导致气虚阳衰、痰湿瘀滞形成。此外,肥胖的发生还与性别、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由于女性活动量较男性较少,故女性肥胖者较男性较多。
病机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脾气虚弱则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肾阳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水液失于蒸腾气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而成肥胖。
病位主要在脾与肌肉,与肾虚关系密切,亦与心肺的功能失调及肝失疏泄有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之候。本虚多为脾肾气虚,或兼心肺气虚;标实为痰湿膏脂内停,或兼水湿、血瘀、气滞等,临床常有偏于本虚及标实之不同
【疗法—】
取穴主穴:中脘、气海、关元、下脘、滑肉门(双)、外陵(双)。
配穴:大横(双)、神龟图中肢体相应部位穴位,如左右上风湿点、左右下风湿点。
操作规程:取穴定位严格以腹针取穴方法为主,选取0.25mmx60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针刺是局部憋胀、疼痛或局部短距离的无规律的感传为主;腹部进针时首先要避开毛孔、血管,施术时要轻、缓。针尖抵达预计的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施术时一般采用候气、行气、催气三步手法,中脘、关元、气海、下脘、滑肉门、外陵均深刺,大横及相应部位穴位均浅刺,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疗法二】
取穴主穴:以神阙穴为中心,在神阙穴上下左右各4寸为圆周范酣内取穴,每隔0.5寸为一穴位。
随证加减:阴阳平衡型(多指青少年的单纯性获得性肥胖)加支沟、梁丘、天枢、中极;胃肠实热型加曲池、支沟、中脘、上巨虚、内庭;脾肾阳虚型加太溪、气海、关元、足三里、中极;脾虚湿阻型加气海、水分、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太白。
操作规程:患者仰卧位,取穴定位严格消毒后,进行腹部透刺,朝神阙穴平直透刺,平向上或向下直透刺,均取双侧。在脂肪堆积处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5x60mm一次性毫针平透刺至脂肪层,不要求针感,接通G68052B型电针仪,选择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配穴均以直刺取得酸胀感为度,每次留针30分钟,完毕后用中号玻璃火罐,以闪罐法刺激脂肪较厚的范围,顺时针方向反复闪罐,直至所刺激部位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疗法三】
取穴主穴:中脘、气海、关元、左右上风湿点、左右下风湿点、滑肉门(双)、大横(双)、外陵(双)。
随证加减:阴阳平衡型加天枢、水分、阴交;胃肠实热型加天枢、建里、下脘、水道;脾肾阳虚型加归来、水分、中极;脾虚湿阻型加水分、水道。
操作规程:患者仰卧位,取穴定位严格消毒后,以腹针取穴方法为主,选取0.25mmx60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均予以直刺,中脘、气海、关元予以深刺,左右上风湿点、左右下风湿点予以浅刺,滑肉门、大横、外陵予以中刺,其余配穴予以中刺,给予捻转行针,强刺激,使得患者自觉局部憋胀、疼痛或局部短距离的无规律的感传,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
【疗法四】
取穴:中脘、关元、天枢、气海、水分、梁门(双)、滑肉门(双)、外陵(双)、腹结(双)、大横(双)。
操作规程:患者仰卧位,取穴定位严格消毒后,选取0.25mmx60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均予以直刺、深刺、捻转行针、强刺激,使得患者自觉局部憋胀、疼痛或局部短距离的无规律的感传;15次为1个疗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This article first appeared on WFAS世针教育
Like this TCM article? Read more similar articles here! Or follow our Facebook Page or subscribe to our mailing list to stay updated on any new TCM articles, promotions and happenings!
Looking to learn more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ou may find your suitable TCM lessons here!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