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


shoulder pain xray


高脂血症的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气机失司,脏腑机能减退,其关键的病理因素为痰湿、瘀血。如隋唐·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痰候》:“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指明痰既是病理产物,也是病理因素。



高脂血症的针灸经络认识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脾胃二经相互络属,主中焦之运化,本病的发生,主要责之脾胃二经。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相互作用,化生之气血精微由脾经输送至各个脏腑、官窍及肢体筋骨等组织,分出的浊物则由胃降而下至肠腑排泄。脾胃二经的升降协调,使得水液、气血精微代谢利用得当。一旦脾胃二经病变,运化功能失调,水液、气血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则凝聚于血脉之中,变生膏脂,发为本病。


另外,经络学说中,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任脉“循腹里”,这三条经络均与脾胃直接或间接联络。肝、肺二经病变,人体气机失调;任脉病变,气血运行不畅,也会影响水液精微的输布,导致本病的发生。

online tcm shop



辨证分型


高脂血症的病位在脾(胃)、肝(胆),涉及肺、肾,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肝失疏泄为本,痰浊、气滞、血瘀为标,其中痰瘀气血常杂而为病。分型主要如下:

 

从今日起高建忠的临床活用经典方剂活用-系列中医网课打七折!(还可报销Skillsfuture credit)

 

治疗策略


按照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在化痰祛湿、活血通络,兼顾补脾益肾、疏肝利胆。按照具体辨证分型,痰浊阻滞治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脾虚湿盛治以益气健脾、化湿和胃;气滞血瘀治以行气化瘀、活血通络;脾肾阳虚治以温阳健脾、化浊降脂。



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

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则,以健脾化湿、化痰行气为主。


【取穴】

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丰隆、支沟。


【配穴】

痰浊阻滞型,加下脘、胃俞以化痰降浊;脾虚湿盛型,加脾俞、三阴交以健脾利湿;气滞血瘀型,加合谷、太冲、膈俞、肝俞行气活血;脾肾阳虚型,加气海、关元、脾俞、肾俞以益肾培元;伴胸闷者,加膻中以宽胸理气;伴头晕者,加百会、上星以升阳定眩;痰浊郁久化热者,加内庭、曲池清泻热痰。


【刺灸法】

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不可直刺、深刺,避免误伤;气海、关元可加温针灸以加强温阳益气之力;其他穴位采用常规针刺手法得气。


【其他疗法】

1.电针:取穴天枢、足三里、丰隆、阴陵泉,每次选用2组穴位交替,采用疏密波,每次20分钟,隔日一次。


2.艾灸:取气海、关元、神阙、足三里,可选用艾柱灸、艾条悬灸或温针灸。


3.耳针:取神门、脾、胃、肝、肾、胆、内分泌、三焦,每次选取3~4穴,采用毫针刺法,埋针法或压丸法,两耳交替。


5.拔罐疗法:主要取腹部穴位及背部膀胱经穴位,以疏经通络、行气化湿。



针灸如何防治高脂血症的相关病症


临床上,高脂血症往往并不是单一发生的独立疾病,其多伴有血糖异常、胰岛素抵抗,或进展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病症。针灸治疗如何兼顾其合并症状,防治继发病症的发生,是治疗上的一个重点。

对于高脂血症伴有血糖异常、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针灸取穴以脾胃二经的穴位为主,重在健脾和胃,使中土生化得令,气血精微的输送有道。同时,兼顾肝胆经穴位,以调畅全身气机,助脾胃运化。目前也有研究证实,针刺脾胃二经的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等穴,能够很好地调控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的抵抗情况;同时临床要注意天枢穴的使用,该穴乃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同时乃三焦之中焦要道,传输水谷精微上行于肺,下传糟粕及水湿之外出,故临床治疗当务必重视。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也是高脂血症常见的伴发或继发病症。针灸对此类相关疾病的防治,基于这些疾病的发展与影响因素。在针灸调控糖脂代谢的基础上,认识到痰瘀内阻脉络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病机,针刺取穴可选用血海、膈俞、心俞、肝俞、中冲等具有活血通络的穴位,兼顾活血通络之功。临床上,还可以根据患者体质,若瘀血体质明显,如唇暗、舌紫,脉弦大,胸胁刺痛等,可配合肢体静脉迂曲处刺络放血,以达祛瘀通络之功。



古典针灸大家周左宇医道精要
肥胖内分泌疾病针灸治疗

好书推荐:


《肥胖内分泌疾病针灸治疗》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归纳与总结,内容力图反映出理论基础—临床诊疗思路—临床治疗难点分析的整体思路,以期望对同道及临床针灸专业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购买时,输入Promo Code <book10>

可享有10%折扣!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选自:人卫中医


Like this TCM article? Read more similar articles here! Or follow our Facebook Page or subscribe to our mailing list to stay updated on any new TCM articles, promotions and happenings!


Looking to learn more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ou may find your suitable TCM lessons here!

Comments


Check out our sto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