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沈氏女科】沈绍功老先生临床治疗头痛医案3则


shoulder pain xray

Join yourTCM Telegram group! >>> https://t.me/tcmcpe


今天,我们一起和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沈绍功老先生学习。临床治疗头痛的医案三则。


沈氏女科 · 医案一

头痛 (肝逆上扰,痰瘀阻滞)


个人信息:孟某,女,52岁。

2003年6月28日初诊(夏至)。

病史:6个月前因情绪不舒而致头痛,近2周加重。

刻下症:头目胀痛伴眩晕、心烦易怒,两胁胀满,夜寐不宁,大便秘结,腰痠膝痛。

检查:舌尖红,质紫黯,苔黄腻,脉细滑。

血压130/85mmHg,心率76次/分。


辨证:肝主疏泄,肝气横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头晕头痛;肝火扰心,夜眠不安,心烦易怒;热灼津液,便干难解;肝阳上亢,肾阴不足,腰痠膝痛;舌尖红,质紫黯,苔黄腻,脉细滑为痰热郁结之象。

其病位在肝,证属肝气上逆,痰瘀互阻。


诊断:头痛。肝逆上扰,痰瘀阻滞证;血管神经性头痛。

治法:平肝降逆,祛痰止痛。

投《太平圣惠方》金铃子散合《苏沈良方》大雄丸加味。


处方:川楝子10g、元胡10g、川芎10g、天麻10g、竹茹10g、枳壳10g、云苓10g、陈皮10g、石菖蒲10g 、郁金10g、莱菔子10g、生栀子10g、葛根10g、全瓜蒌30g、草决明30g。

online tcm shop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连服7剂后,心烦好转,大便自调,仍感头痛,后头部发热。

舌紫黯,苔黄腻,脉细滑,此为痰热渐化,瘀血明显,应加大化瘀之力。


上方去生栀子、全瓜蒌,加白菊、藿香、丹参、赤芍、丹皮、生山楂,配合口服脑立清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

二周后复诊,头痛减轻,现感自汗明显,偶有头晕,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

上逆之肝气平复,然营卫不和,卫表不固之象呈现,改为玉屏风散合桂枝加龙牡汤化裁。


生芪10g、炒白术10g、防风10g、浮小麦30g、生牡蛎30g、生龙骨30g、桂枝10g、赤白芍10g、藿香10g、天麻10g、葛根10g、川芎10g、白菊10g、川牛膝10g。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连服14剂后,头痛消失,自汗已止。

投杞菊地黄胶囊、脑立清胶囊巩固疗效,未再复诊。


按语:中医认为头痛多由于外感或内伤而致脉络失养,清阳不升所引起。

本案患者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当辨为肝气上逆之证,一般多以天麻钩藤饮治疗,然其苔黄腻,此为痰火内结,脾胃不运之征。

若用杜仲、牛膝、寄生补肝肾之虚,则助火生痰;若加黄芩、石决明苦寒重镇之品,则易伤胃,故沈师采用大雄丸配川楝子、元胡为主方。

川芎活血行气,上行头目,祛风止痛,前人云“头痛不离川芎”;天麻既熄肝风,又平肝阳,为眩晕良药。

两药相配名曰大雄丸,善治内伤头痛。


川楝子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两药相合成金铃子散,治一身上下诸痛,尤平上扰之肝逆;竹茹、枳壳、云苓、陈皮系温胆汤祛痰主药,以治痰瘀阻滞之本;莱菔子、草决明、全瓜蒌使邪从二便而解,以免关门留寇。白菊清泄肝热,浮小麦专治汗出要药,川牛膝平肝降逆,引血下行;因正值暑热之际,加藿香清解暑湿。


沈师降逆,注重升降理论,升清方能降浊;祛痰化瘀,强调润肠利尿,给邪以出路,方利于实邪之祛;除头痛要佐以引经药,川芎、葛根、白菊均属此用,3药本身又系止头痛效药,实乃“一举两得”之用。



沈氏女科 · 医案二

头痛 (中气不足,清阳不升)


个人信息:王某,女,43岁。

2002年9月9日初诊(白露)。

病史:右侧头痛10余年,间断服用止痛药,效果不著。

近2月来因感冒和劳累而致头痛加重,痛时难忍,痛处有条索状物,伴恶心欲呕,头目不清,食欲不振,食后胀甚,四肢乏力,大便溏薄。

检查: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

血压90/60mmHg,心率66次/分,脑血流图示右侧脑动脉血流缓慢,脑血管痉挛。


辨证:此案由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脑窍失养则见头痛,头目不清;劳则耗气,故头痛加重;食欲不振,食后胀甚系脾气不足,运化无力之征;脾虚湿困,则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均为气虚征象。

其病位在脾。证属脾气不足,脑窍失养。


诊断:头痛。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证;血管神经性头痛。

治法:补益中气,升清降浊。投以《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生芪15g、党参10g、炒白术10g、丹参30g、陈皮10g、石菖蒲10g、郁金10g、川楝子10g、元胡10g、升麻5g、葛根10g、蔓荆子10g、白芷10g、天麻10g。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连服7剂后,头痛明显减轻,血压升为100/70mmHg,心率增为72次/分,仍感畏风怕冷,此为肺气不足、卫气不固之征,加防风、桂枝固护肺卫;川芎引药上行。


再服14剂,头痛已轻,畏风缓解,自感腰酸乏力,手足发冷,此为心肾阳气不足,气血不达四肢,应温通心肾,加川断、菟丝子、生杜仲、桑寄生、肉桂调补肾阳,生地、黄精、枸杞调补肾阴,活血通脉加地龙、僵蚕、蝉衣。

再服1月后,头痛消失,随诊2年,头痛未曾发作。



按语:《济生方·头痛论治》云:“夫头者上配于天,诸阳脉之所聚。凡头痛者,血气俱虚,风寒暑湿之邪,伤于阳气,伏留不去者,名厥头痛。”《张氏医通·头痛》云:“烦劳则头痛,此阳虚不能升,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

此案头痛,劳则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为中气不足之象。


治以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为主;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故加丹参养血和血,加强补气之力。


本案用药特色:

①大雄丸(川芎、天麻)为治头痛的要药。

②升麻、葛根升举阳气,引药上行,上荣脑窍。

③久病入络,应加入搜风剔络之品,如地龙、僵蚕、蝉衣。

④金铃子散为治疗内外伤疼痛的主要方剂,增强止痛之力。

⑤因患者畏风怕冷,此为卫气不固,责之为肺肾阳虚,应加入固表的玉屏风散,补肾的川断、菟丝子、生杜仲、桑寄生、肉桂等药,温肾阳,固卫表,可收其效。



沈氏女科 · 医案三

头痛(寒热错杂,虚实兼夹)


个人信息:李某,24岁.

2000年8月9日初诊(立秋)。

病史:左侧偏头痛近1年,每因用脑过度时诱发。

发作时头胀跳痛,且伴眩晕,短则60分钟,长则数小时,伴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苦水,口苦性躁,心烦意乱,冷汗阵出,四肢不温,难以入睡,气短神疲。

在西医院经过各项检查,均无阳性发现,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久经中西医治疗,包括针刺推拿,均难止痛,经病友介绍,来门诊求治。


检查:苔薄黄而润,脉沉细不数,血压125/80mmHg,心率68次/分。

四肢不温,面色苍白。

辨证:偏头痛均与足厥阴肝经有关,因肝经上头循额。

厥阴证乃寒热错之证,患者面白肢凉,舌苔薄润,脉象沉细为寒象;心烦失眠,恶心呕吐苦水,口苦苔黄系热象;气短神疲属气虚不足。其病位在肝。

证属寒热错杂,厥阴上逆。


诊断:头痛。寒热错杂,虚实兼夹证;血管神经性头痛。

治法:温清并治,攻补兼施。投《伤寒论》乌梅丸原方,改为汤剂。

处方:制附片10g(先煎半小时)、肉桂5g、干姜10g、细辛3g、川椒2g、黄连5g、黄柏5g、当归10g、党参15g、乌梅10g。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后,左偏头痛日渐减轻,情绪稳定,夜寐转酣,色泛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改为每晚服1次,连服7剂。

2周后复诊,偏头痛已止,精神振作,苔薄白,脉弦细,嘱改服乌梅丸,早晚各1丸,连服1个月巩固疗效。

后伴同学门诊,称偏头痛一直未复发,期间虽经期末考试,也未头痛。



按语:张仲景创乌梅丸专治厥阴证,近人多用于治疗胆道蛔厥证,著名临床家叶心清首创用其止偏头痛,实属奇法,常常奏效。

本案寒重热轻,故5味热药用量为重,2味凉药用量为轻。

附片有毒,必须炮制,为防炮制时的疏忽,附片应先煎半小时,其药效保持,但乌头碱之毒性大为降低。

遵循古训,细辛不能过钱(用量3g以下),这是沈师组方的安全原则;川椒味麻,除云贵川数省外,口麻常难适应,重用川椒也别超过2g。

经方的特点是药精量宏,配伍严谨,只要切中病机则奏效明显。

沈师少用经方,认为时代变迁,环境改善,现代诸多方面与汉代很难相比,故经方应当改制发展,方能适应现有的病证。

沈师惟一例外的就是遵师经验,将“乌梅丸”原方改制汤药,止头痛有奇效。


 

沈氏女科650年传承,对很多药物的临床应用有着自己独特的心得和体会,这些经验经过时间的洗礼,临床验证有效,是拿来就能用的。


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沈氏女科的独家治疗经验,了解沈氏女科的特色诊疗体系,那你一定要来听一听这些课~



中医继续教育3B课程(包括测试题)- Skillsfuture Credit 可报销

课时:21小时

CPE分:16分 (只针对新加坡中医师)

购买时输入promo code <shenshi10> 可享有10%折扣!


中医继续教育3B课程(包括测试题)- Skillsfuture Credit 可报销

课时:7小时

CPE分:6分 (只针对新加坡中医师)

购买时输入promo code <shenshi10> 可享有10%折扣!


 

Join yourTCM Telegram group! >>> https://t.me/tcmcpe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Like this TCM article? Read more similar articles here! Or follow our Facebook Page or subscribe to our mailing list to stay updated on any new TCM articles, promotions and happenings!


Looking to learn more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ou may find your suitable TCM lessons here!

Comments


Check out our sto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