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从明朝延绵至今二十一代,历经六百多年的历史,有一套自己专属的特色诊疗体系。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整理总结了沈氏女科在临床对仙鹤草、扁豆衣、炒白术、茯苓、黄芪这五味药的应用经验心得。希望大家认真研读,学有所获。
仙鹤草:扶正优于止血
仙鹤草,在《滇南本草图谱》中,又称为脱力草,可缩短凝血时间,增加血钙和血小板而收敛止血。其性平和,可用于一切血证。
药理研究证实:仙鹤草能强心升压,兴奋疲劳的骨骼肌,增强细胞抵抗力,专治脱力劳伤;另外,仙鹤草还有抗肿瘤的作用,既扶正又抗癌,一举两得。医者只重其止血而疏其补虚,故提示“扶正优于止血”。
这也是味特殊药,内科医生知道仙鹤草止血,尤其是咯血用仙鹤草,止血作用非常明显;但忽视了仙鹤草能补气,尤其是气虚,仙鹤草是一味很好的补气药。夏天割稻子时,农民累了割一把脱力草吃,疲劳很快就缓解了,所以南方又把仙鹤草叫做“脱力草”。
仙鹤草止血的原因,是增加了血钙和血小板,缩短了凝血时间。仙鹤草能强心升压,可以治疗冠心病,尤其对休克、血压低的病人,要想到用仙鹤草。
当然,冠心病如果合并高血压,用仙鹤草就要注意了,因为它会升高血压。
扁豆衣:补气强于化湿
白扁豆产于江浙者最佳,健脾化湿不如白术,但补脾不腻,化湿不燥,尤其适合脾虚有湿证。
药理研究证实:白扁豆能抗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病毒,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生用消暑和中,治疗暑湿腹泻证。
扁豆衣系白扁豆的种皮,功同白扁豆,更无壅滞之弊,常规用量5-10g。可视作健脾补气主药,尤宜于心脾气虚证,补而不腻不滞。医者少用扁豆衣并常以化湿为用,疏忽其补而不壅之功。在心脾气虚时投用,实为奇药,故扁豆衣补气强于化湿,可以白扁豆15g代替5g的扁豆衣。
白扁豆是一味很特殊的药,内科医生很少用,主要用白扁豆来补气,其补气强于化湿,补脾不腻,化湿不燥,是味好药。
炒白术:运脾胜于健脾
白术健牌益气、燥湿利水,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运化无力的脘胀食少,吐泻乏力,痰饮水肿,自汗胎漏。
药理研究证实:白术可利尿排钠,降糖降压,促进胃肠功能,安胎。
白术炒用偏于补气健脾,生用偏于燥湿利水,焦用偏于和胃止泻。产于浙江临安县的称“於术”,冬天采集的称“冬术”,补气健脾之力更大,冬术润而不燥。
炒白术,用麸炒偏于祛湿利水,用土炒偏于燥湿健脾。临床用炒白术并非单纯健脾补气,健脾时白术不是主药。炒白术的特长在于和胃燥湿,利水退肿,故《本草从新》称其为“开胃神药,而其尤能燥湿”。水湿之去,除补气的健脾功能外,尚须和胃的运脾之力,故炒白术运脾胜于健脾。
一般认为白术健脾 ,但根据沈绍功老先生的临床经验,白术健脾是次要的,运脾是主要的,运脾,就是利湿退肿,而且炒白术能开胃,病人不想吃饭可以用炒白术。
炒白术可以降糖、降压、利尿排钠,对于浮肿尿潴留的病人有疗效。炒白术能止汗安神,加浮小麦30g,可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病人出汗多的症状,千万不要加石菖蒲、郁金,出汗时加开窍透窍的药汗就止不住了。要加利尿药,如泽兰、桑白皮、芦根、冬瓜仁、车前草,对止汗非常有效。
炒白术还有一个很好的作用是安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输卵管不通的病人怀孕困难,一旦怀孕, 要吃3个月中药保胎,保过3个月一般就没问题了,保胎主要的药就是炒白术,炒白术增强运脾力量,减少燥性。
茯苓:茯苓药食同用
茯苓系依附寄生于松根的球状干燥菌核,也叫云苓,外皮为“茯苓皮”,内层淡红色为“赤茯苓”,白色为“白茯苓”,抱附松根而生为“ 茯神”,用朱砂拌者为“朱茯神”。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治疗小便不利,痰饮水肿,脾虚脘胀,纳少便溏,心神不宁,心悸失眠。
药理研究证实:茯苓可抑制肾小管重吸收而大量利尿,茯苓并促进钠、钾、氯的排出,是良好的利尿剂,茯苓还可降血糖。茯苓皮专于利水消肿,消皮肤水肿;赤茯苓清热利湿,专治下焦湿热的尿少尿赤;茯神宁心安神,善治神衰失眠。
茯苓既是药又是食品,富含蛋白质、卵磷脂、钾盐、脂肪,是一味优质的营养食品。历代有多种药食同源的膳食谱,药食同用,体现了中医保健膳食的优势。
例如肾衰竭,浮肿甚,或有腹水、胸水、凹陷性水肿,可以用茯苓60-90g单包,用汤药头施煎的药汁煮茯苓, 把茯苓煮熟了,当粮食吃,排尿效果好,所以茯苓是味好药,也是味安全的药。茯苓还可以降糖安神,糖尿病病人可以用汤药的药汁煮茯苓,代替一顿饭,吃90g茯苓就饱了,可以不吃粮食了,既能降血糖,又能吃饱。
黄芪:补气首选黄芪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用于治疗脾肺气虚证。
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可强心扩冠,降压降糖,保肝抗菌,利尿消肿,消蛋白。
黄芪味甘而温,药性平和,凡见气虚证,均可投之。密炙补气升阳偏重,生用固表托疮、利尿止汗偏重,然蜜炙有糖,对中老年患者,特别是血糖高者不宜,应用时均以生黄芪为主,常用10g,重用30-60g,系补气之首。
黄芪是补气之首,为什么不称人参为补气之首?人参是味好药,但也是味贵药,且人参有很大的副作用,就是伤阴,所以补气药首选生黄芪。
黄芪作为补气之首,既能补气升阳,又能固表止汗;而且可以利水消肿,解肌托毒。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以消肿,心性水肿、肾性水肿都可以用黄芪;能强心扩冠,是治疗冠心病的一味主药;不仅降压降糖,而且能保肝、抗菌。
不要以为中药抗菌就是用苦寒药清热解毒,如黄连、黄柏、黄芩、连翘。补气药黄芪也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抗菌谱比较广,而且可以消除尿蛋白,既利水又消尿蛋白,故是治疗肾炎、肾衰竭主要的一味有效药。
黄芪蜜炙后,其功能就局限了,局限于补气,不能托毒、固表、降糖,所以在临床一般不用蜜黄芪,一定用生黄芪。生黄芪的用量宜大,可以用到15-60g,尤其是用来降糖,如果用量小血糖降不下来。
沈氏女科650年传承,对很多药物的临床应用有着自己独特的心得和体会,这些经验经过时间的洗礼,临床验证有效,是拿来就能用的。
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沈氏女科的独家治疗经验,了解沈氏女科的特色诊疗体系,那你一定要来听一听这些课~
中医继续教育3B课程(包括测试题)- Skillsfuture Credit 可报销
课时:21小时
CPE分:16分 (只针对新加坡中医师)
购买时输入promo code <shenshi10> 可享有10%折扣!
中医继续教育3B课程(包括测试题)- Skillsfuture Credit 可报销
课时:7小时
CPE分:6分 (只针对新加坡中医师)
购买时输入promo code <shenshi10> 可享有10%折扣!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Like this TCM article? Read more similar articles here! Or follow our Facebook Page or subscribe to our mailing list to stay updated on any new TCM articles, promotions and happenings!
Looking to learn more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ou may find your suitable TCM lessons her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