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同流派头皮针与精神情感相关刺激区的比较分析:王天俊教授


shoulder pain xray
精神情感疾病也是中医脑病的一种,提到脑病,很容易让人想到头针治疗,但在头针的众多流派中,大部分都是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运用和研究。头针对于治疗精神情感疾病有用吗?通过对不同流派头皮针与精神情感相关刺激区的比较分析,王天俊教授指出:应该加强和重视头皮针对于精神情感病症的运用和研究,且在王教授的实际临床工作中也得已应验“头针是可以治疗精神情感疾病的”。


在众多的头皮针流派中,大部分都是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运用和研究,而对于精神系统疾病的研究和运用却很少。在分析了主要头皮针流派的焦氏头针、国际标准头针、方氏头皮针以及朱氏头皮针对于精神情感相关刺激区和穴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该加强和重视头皮针对于精神情感病症的运用和研究。


头皮针,又名头针,是现代针灸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古代医家们早就有了针头部腧穴治疗全身尤其是头和脑相关疾病的论述,但都是按照经脉系统的理论指导,且比较零散,不成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医者,主要是一些西医的医生,在学习了中医针灸之后, 开始有意识的把传统针灸与现代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结合起来,命名了头针线或刺激区, 并摸索和确定了相应的主治病症。


在头皮针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流派,主要的有:焦顺发头针、方云鹏头皮针、 朱明清头皮针、汤颂延头针、林学俭头针、刘炳权八卦头针、日本山元敏胜新头针、国标标准头皮针(取穴以《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为根据的头针),等。但是这些不同流派的头皮针其主要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头皮针的刺激区或穴位的临床运用大多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尤其是中风及其后遗症的研究和运用,而对于精神系统疾病的头皮针治疗则运用的不多。本文将对几个主要流派的头皮针在精神情感相关疾病的运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1. 焦氏头针


作为第一个正式对外公布的头针系统,焦氏头针因为与大脑皮层各个功能区直接对应,简便易学,疗效显著,在1971年正式公布后,就得到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推荐,很快的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在八十年代中期曾经进入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针灸专业的教,后来到了九十年代新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针灸专业的教材中被现行的国际标准头皮针所替。在其1982年第一版头针书上一共有15个头针刺激区,分别是运动区、言语一区、感觉区、舞蹈震颤控制区、血管舒缩区、晕听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运用区、足运感区、视区、平衡区、胃区、胸腔区和生殖区,但是没有一个刺激区涉及到精神情感疾病的治疗。直到 2009 年出版的《焦顺发头针(第二版)》才有了跟精神情感疾病相关的两个刺激区,分别是精神情感区和制狂区4


其定位和主治分别是:

精神情感区,部位在前后正中线旁开2厘米,从血管舒缩区向前引4厘米长。

主要作用:对某些精神情感障碍有一定疗效。

制狂区,部位:在平衡区中间。

主要作用:对精神病引起的狂等症有效。


另外,二版焦顺发头针新增加的另外一个刺激区,鼻咽口舌区,部位:位于双胸腔区中间。虽然在该头针书上对其主治的功能作用只是“对鼻咽、口腔某些病症有效”。但因为此区位于督脉线上,而且涵盖了督脉上对精神情感疾病有明确疗效的神庭穴,临床上也经常把鼻咽口舌区用于精神系统疾病的治疗。例如,郝氏在其2011年出版的英文版的《中国头针治疗学 (Chinese Scalp Acupuncture)》书上增加了头区(Head Area),其定位是“位于前额正中,发际上下各两2厘米”。这个是在郝氏头针书上唯一一个根据其临床经验增加的新头针区,主要用于精神神志疾病,如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抑郁和焦虑。可以看出,郝氏的头区与焦氏的鼻咽口舌区是完全重叠的,其主治也应该有类似之处。也就是说鼻咽口舌区(郝氏头针的头区)可以用于精神情感类疾病的治疗。不过,遗憾的是,无论是二版焦顺发头针4还是郝氏《中国头针治疗学(Chinese Scalp Acupuncture)》虽然都有跟精神情感相关的刺激区,但是都没有精神系统疾病治疗的具体介绍和病例报告。


现正优惠中,购买学习立减20%折扣!



2. 国际标准头针


198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根据中国针灸学会拟定的《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的提议,讨论决定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制定了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包括由头穴名的英文字母数字编号、穴名汉语拼音和汉字三要素。编号中的英文MS是"micro-system"和 "scalp-points"的缩写。后来,该《方案》对头皮针穴位标准线的名称和定位,在1989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标准针灸穴名科学组会议正式通过。《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一共有14条标准线,分别是MS1额中线 、MS2额旁1线、MS3额旁2线、MS4额旁3线、MS5顶中线、MS6顶颞前斜线、MS7顶颞后斜线、MS8顶旁1线、MS9顶旁2线、MS10颞前线、MS11颞后线、MS12枕上正中线、MS13枕上旁线和MS14枕下旁线。其中的额中线和额旁1线与精神神志疾病相关。


MS1额中线

【部位】 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 癫痫、精神失常、鼻病。


MS2额旁1线

【部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

【主治】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及鼻病等。


虽然普遍认为,《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大部分沿袭了第一版焦氏头针的内容,所不同的只是头穴定位采用祖国医学腧穴的定位方法再杂合其他头针内容。但是该《方案》多了一个额中线,而额中线的主治就有癫痫、精神失常这样的精神疾病。另外,类似于焦书头针的胸腔区的额旁1线,其主治也包括了失眠。而2009年出版的《焦顺发头针(第二版)》的胸腔区并没有提及失眠这样的情绪病症,只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论述胸腔区的主治。


胸腔区部位:从胃区与前后正中线间发际的中点取一平行线,上下各2cm。 主要作用:治疗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对心慌、气短、水肿、尿少有一定的效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 朱氏头皮针


朱氏头皮针是朱明清教授以中医学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及数以万计的治疗病例总结出来的的特点治疗带,共八个带:额定带、顶枕带、顶颞带、顶结前带、顶结后带、额旁带(可细分为额旁1带,额旁2带),颞前带,颞后带。细读朱氏头皮针八个治疗带的功用和主治,虽然有些提到到三焦、督脉、肝、肾等可能与中医神志有关的脏腑经脉,但是没有提到对于精神神志疾病的治疗作用。



4. 方氏头皮针


方氏头皮针,是方云鹏老先生在其中西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头皮针系统。方氏头皮针,其伏象穴区(总运动中枢)的治疗作用,包括神经衰弱、癔病。伏脏穴区(总感觉中枢),可以调节人的精神、智能、情绪、记忆、思维等。另外,在其21个刺激点中,思维点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失眠等;信号点可以治疗失眠、精神病、癔病等。


各流派有关精神情感刺激区/线的比较汇总如下表:



早期的头皮针,大多参考了现代医学有关脑功能定位区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相关知识,侧重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研究,正如《焦顺发头针(第二版)》所言:“头针和中枢神经的关系尤其密切”4。 中医针灸传统理论中,有着丰富的头和脑的理论和治疗经验。如“头者,精明之府 (《素问·脉要精微论》)”,“脑为元神之府(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从这些论述不难看出,头部穴位包括头皮针的的治疗作用,不单是瘫痪、麻木、听觉视觉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应该还包括抑郁、焦虑、失眠等精神系统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生物医学模式的逐步建立,精神情感类疾病逐步成为针灸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头皮针因为其治疗刺激的部位特别,尤其适合运用于精神情感疾病的临床治疗。而八十年代针灸专业教科书采用的早期焦氏头针没有精神情感类刺激区,九十年代以后的教科书采用的“国际标准头针”可以用于精神疾病治疗的两条线功能的描述过于简单,也有些片面,如“癫痫、精神失常”等。这些都限制了头针对于精神情感类疾病的临床运用。


最早系统公布的焦氏头针,在其 2009 年出版的第二版的头针书里,已经加入了与精神系统疾病直接相关的精神情感区和制狂区。1989 年正式实施的《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中的额中线和额旁1线可以直接的用于精神神志疾病的治疗。方氏头皮针的伏象穴区和伏脏穴区,以及思维点和信号点等,都可以用于精神系统疾病的治疗。以上这些头皮针(头针)的更新和发展对于指导头皮针临床治疗精神相关疾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的推广运用和临床研究,包括以头针为主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精神情感类疾病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以及这些治疗作用的机理研究等。

 

如果想深入学习,了解头部刺激穴区和穴位的解剖结构、定位技巧、针刺手法等,以及常见神志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失眠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的治疗,也欢迎参加王天俊博士主讲的的“神志神经疾病与头针全系列课程”!现正优惠中,购买学习立减20%折扣!


具体详情见下方:

中医继续教育3B课程

课时:20小时

CPE分: 20分


课程内容:

第一集:神经系统疾病及头针治疗

一讲: 相关头部穴位讲解及督脉针灸应用

二讲: 十三鬼针应用及抑郁症的介绍和针灸治疗

三讲: 焦虑症及强迫症的介绍和针灸治疗

四讲: 双向情感障碍及酒精成瘾的介绍和针灸治疗

五讲:失眠及肠易激综合征的介绍及针灸治疗

第二集:神志精神疾病及其针灸治疗

一讲: 相关头部穴位讲解及督脉针灸应用

二讲: 十三鬼针应用及抑郁症的介绍和针灸治疗

三讲: 焦虑症及强迫症的介绍和针灸治疗

四讲: 双向情感障碍及酒精成瘾的介绍和针灸治疗

五讲:失眠及肠易激综合征的介绍及针灸治疗


中医根据“五行学说”将精神活动分为五种不同的状态——神、魂、魄、意、志,很多精神情感疾病的发生正是因为神志的不同状态所致,根据中医理论,有其对应的治疗方法。想学习就得跟有实际临床经验的大家学习,王天俊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家,已深入研究脑病几十年,如果您想深入学习,本次课程将是不错的一个选择!期待与您在课程相见,愿世间少些情感痛楚!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来源于王天俊教授,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立即删除;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涉及所有处方及操作为学习参考之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使用,我们不对任何人进行模仿学习/使用时引发任何不良后果负责。


Like this TCM article? Read more similar articles here! Or follow our Facebook Page or subscribe to our mailing list to stay updated on any new TCM articles, promotions and happenings!


Looking to learn more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ou may find your suitable TCM lessons here!

Comments


Check out our store!

bottom of page